|
《烂柯经》云:
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之
常法。
法曰:
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先而后,有
后而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
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自补。彼众
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
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凡敌无事而自
补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者,无谋
之人;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此之谓也。
《烂柯经》听过么?
猜猜这是啥经
烂柯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郊15公里处的石宝乡,又名石室山、石桥
山。柯,指斧子的木柄,“烂柯”一名的来历,缘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
民国《县志》称:《遗愁集》记载,晋代有个名叫王质的樵夫,一天
上山砍柴走进一处石室中,看见两个老人正坐在里面下围棋,就走上
前立在一旁观看。老人给他一枚状如枣核的东西,含在嘴里便不觉得
饥渴。一局还没下完,王质回头一看,发现砍柴用的斧柄已经烂了。
王质赶紧下山回家,谁知家中面目全非,原先的父老乡亲早已不在人
世。一打听,已历时两代,从此就有了“烂柯棋根”之说。但据晋虞
喜《志林》所载,王质在石室所观下棋者,不是两位老人,而是两个
童子。
还有一种传说,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书中记载工质伐木至石室
中,并非观童子下棋,而是听四个童子弹琴唱歌,人迷忘返。结果斧
子柄都烂了。
烂柯经》
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
之常法。法曰: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
先有后,有后有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
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
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其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凡
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
者,无谋之人,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诗》云:惴惴小心,如临
于谷,乃棋之至高境界也。
诗曰:
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
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
《烂柯经》其来源是,有樵夫进山砍柴,见二人在青石上下棋,
就在旁边观看,其间一人给他红枣两枚,食后不觉饥饿。棋罢,樵夫
看脚下斧头斧柄已朽,成烂柯也。
烂柯经共十三篇,里面有很多佳句,咱们了解一下先。
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万物万相,从一开始,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
《传》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
所未至矣。
(每天都是新的,变化无恒常,好比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无常
是世间常态,参悟无常之理,找到恒常之法,就可以到达前所未有的
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境。)
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
(人生如棋,修行如棋,合道为正,是布棋修行之势之法。为何权?
心为权,心为一身之主,掌此小宇宙之主权,心掌君权,以此权制敌
!何为敌?妄心为真心之敌,以真心运君权制三毒贪执烦恼!计定于
内是法向内求,内求于自心,全凭心意下功夫出计谋,心清静而大势
成于外,即指人心能清静,天地皆悉归,势成丹成!)
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要想合道成功,必须心静而计生法出,才能合道成功。心未静而法
不出计不生者,合道不成功,易败。)
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纲格。
(开局修行时,投子布局,必须先抓住主要环节,即抓住心,离心无
法,离心无道,离心无佛,是心是佛,即心即佛。)
近不必比,远不必乖,此皆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舍此改作,未之或
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离得近的,不一定相连比肩;离得远的,不一定乖率隔断。无近无
远,近即是远,远即是近,如同空即色。远近一体不二,空色一体不
二,不要分别远近,那样就落于边见上,要离种种边,处于中道,始
达妙道。)
(在最初开始时若没有抓住关键点:心!开始若不从心修起,结局就
很惨。第一步要行对,才有好结果。)
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
法。
(修行如博弈,在心魔与心佛间战斗,修行有风险,入门须谨慎。高
明修行人明悟守中之法,腹中人身之中,代表守中法。下九流的修行
人守在边见上,不是落空就是落有,不能明悟妙有真空不二,色空不
异之理,二元化对立,永远达不到圆融统一之境。比下九流强那么一
点的是虽然明白色空不二之理,但是理明心不明,执我法二执,如在
角落里的井蛙看不见天有多大,天的真相是个啥。)
(是高手,当明守中抱一之法,即大圆满法!)
其余的都不值得对弈,不是对手!
这个就是西游记里第十回开篇点睛之笔,无上大法!这章在讲大圆满
!
法曰:宁输数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先而后,
有后而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
(对弈修行的法则是:1、宁可失去浪费一些时间,也不要失了先机
,何为先机?悟心是佛,悟本来面目才是先机。要知道一个修行人就
算打坐十年念咒一生,若不悟我是谁之本来面目,等于竹蓝打水一场
空,仍是个妥妥的门外汉,不能登堂入室窥到真法。
2、击左视右,指修空法时还要知空不空;攻后瞻前,指修妙有法时
要知有而未有。总之不要将空色当二个事物断开来看,空色是一体不
二的,如同手握是拳是色,手抻开是掌是空。
3、修行大忌!大忌!大忌——急!
急火攻心,心火上行则为妖,出偏!各种问题随之而来,再次提醒:
修行有风险,入门请谨慎,千千万万记住:不要贪功近利!
有先而后,看起来急着修,修得快的,反而会落在后面,修偏了再纠
正回来就费时费力费功了,南辕北辙,想想吧,目标在南,你跑北极
到了,再跑回南极,你得哭!心急吃不了热豆包,一口吃不成胖子,
婴儿一下子长不成大人!
有后而先,慢慢的静下心去修,不贪快,象慢火熬药一般,象看到婴
儿长大一般,不知不觉间成就了。心静慢修看似一开始落后于人,但
是他最终将是最快的,反而领先!
拔苗助长初时看着很快,比别的苗长得高,领先。但是从长远看,后
来者居上,先拔者先死。
4、慢修,是指心慢下来,缓缓的润物细无声。不是指身慢懒惰三天
打鱼二天晒网。开快车犹如身快,而开车时的心安稳如山是心慢,心
慢身快是可以统一的。
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与其
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自补。
(修行意守时,即不可太疏不守,也不可守得太急太密。应该若有若
无的守,若即若离的守,就象思念情人一样的想起就守,想情人时即
不太密也不太疏,这个想情人的状态来形容守的疏密次数最是形象。
入定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
来。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
有何难。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这句是说修行要学会放下,自在
不是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是你不想要什么就能不要什么!舍不得
,不但不能求生反而促死更快,弃之,放下,舍得,布施,一丝不挂
碍,顾大局舍小我,反而达到无我之境,人天合一之境。
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自补。这句是说事来则应,事去不留,
不要无事找事,无事生非,要虚以待之,以静制动,天地皆归之,要
守雌化虚,勿先动,你能静而守雌固而安而定,道自助,道自补,天
地皆归皆补于你,自圆满,不费吹灰之力!
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
(烦恼多妄心得势,真心失势人无明不悟时,先谋其生,考虑怎么让
自己活下去不死的问题,这就得先明心见性。明心之后真心得势欲望
妄心势衰仍存时,此时务必要扩张真心地盘,深悟法理,试着将妄心
一网打尽。)
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
,终以奇胜。
(修行高人在修行时不屑于棋子多寡的争夺,此是不争而有!修行高
人布阵时不屑于地盘大小的战斗,此是不得而得!不战不争虽然表上
看起来是不善战的总打败仗,但是这样的善败者才是修行高人啊,真
正明心见性的人啊!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
,以至于无为。善败者就是在损有余,损到无可损之地步,就是无为
而无不为,无不为就是表面上虽败,实际上是善胜善阵善战善成善得
善修善佛善仙。)
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人生如棋,修行如棋,只要在开始时明
悟心是道是佛之理,这样修下去,最终以众生普通人不可思议的意想
不到的心法取胜,修成圆满仙身。)
夫弈棋,绪多则势分,势分则难救。
(修行,方法太多则势分,势分难修成,确定一个适合你的你喜欢的
无上法,坚持下去,皆有成就。)
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自终,着着求先。临局离争,雌雄未决
,毫厘不可以差焉。
(修行之事务必要精进不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有始有终,
步步不离心,着着下心上,修心即是求先之天机。面临修行棋局,要
贯彻一个要点,就是不争!不争才能胜,争反而不胜。不到最终成就
圆满时,与与整个修行过程中要小心谨慎地坚持一不离心,二要不争
的原则,毫厘不可差之!)
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胜者,多败。
(行柔弱守雌勿先动潜伏那里虚以待之则心静而天地悉皆归。先动急
躁反伤精气神三宝,多败无成。)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守雌勿行动,虚至极为穷,啥也没有了,虚到底穷见底了,此时丹
之变化生矣,通天彻地,与道为一,长生久视不生不死啦。)
《烂柯经》略讲到第七篇。先讲到这吧,余下的以后有缘再讲吧,必
竟是讲西游的。
要说明的是,《烂柯经》不是棋经!是将修行无上法以棋之名示现众
生,要当法来看!
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不思而应者,
取败之道。《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此之谓也。
放下人之欲,是弃小,图的是成佛作祖之大心。
随手而下者,任运天然,自然而然,虽看似是无谋之人,却在谋天道
之大智者,无为而无不为,全在一守雌勿先动虚以待之。
修行损之又损,虽看起来是取败之道,但本质真相却是取胜之道,善
败善弃善放下者,是圣是仙是佛是道。
诗曰:
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
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
以太虚为鼎,以太极为炉,
以清静为妙用,以无为为丹基,
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
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候,
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
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
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
三无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
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
《烂柯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上面这个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的无上修
行上品炼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