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回复: 1

读书摘抄|《突破修道上的唯物》(一)

[复制链接]

2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3-3-10 10: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
前段时间有机缘认识了一些热衷于修道的朋友,却发现其中一些朋友连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过好,只是活在幻想和逃避中。那段时间我也恰巧读了邱阳创巴仁波切的《突破修道上的唯物》,欣喜的发现这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它是直面当下的,是敞开的,是与世间联结的。
一边读一边做了一些摘抄,推荐给身边朋友的同时,也在此放一份。如有共鸣,欢迎大家阅读原著。


1. 信心之信,是理直气壮之信。你不指望有现成的解决之道莫名其妙地送上门来,你只是针对现状下功夫,毫无疑俱的涉入其中。这种做法极具创造力和正面意义。你若有明确坚定的信心,你对自己便会极有把握,而无须自我检讨。那是确实了解现状的绝对信心,因此你乃能应每一新情势之所需,毫不迟疑地另辟蹊径。
2. 如果有人做你修道的向导,那就值得怀疑了,因为你所依赖的是外在的东西。保持本来面目可做为你的向导,但非先驱,因为你没有可追随者,你不必跟在别人后面跑;你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换言之,向导不是在你前面走,而是与你同行。
3. 我皈依佛,即是承认自己的性格有其不善之处而坦诚面对。我皈依法,即是皈依生存的法则或如实的生活,我愿睁开眼睛如实去看人生的境遇,不愿以修道或神秘的眼光视之,而愿看到人生的实况。
4. 我们放下是因为愿意“如实与世间沟通”。我们不必把自己列为学者或愚人。
5. 禅修的目的不是要提升自己,而是要当下落实。
6. 当你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更加显著时,你开始信任自己,并且有了悲心。这种悲心不是为某人难过,而是基本的温情。虚空和清明有多大,温情就有多大。温情是自觉内心不断生起善念时所有的那种快感。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不会像勉强禅修时那样觉得枯燥无味、度日如年。
7. 跟自己友好之后,你不能只是把友情藏在心中;你必须有表达的管道,那就是你与世间的关系。如是,悲心成了你通往外界的桥梁。对自己的信心与悲心,令你想与生活共舞,想与世间的诸般活力沟通。若无这种启发与敞开,修心之道便成了轮回的欲道,你仍被困在改善自己之欲、实现梦想之欲当中。
8. 悲心与成就完全无关。悲心广大豁达,真发悲心的人,不知他是对别人慷慨,还是对自己慷慨,因为悲心是随缘布施,没有方向,没有为己、为他之念。悲心充满喜悦,那是自然生起的喜悦、信心常在的喜悦、极感富足的喜悦。
9. 我们可以说悲心是富足的根本心态:反贫穷的心态,对贫穷的战争。悲心含有各种英勇、活泼、积极、远见、开阔等特质。悲心意含宽广的思路,对自己、对世间都更自在、更大方。悲心的心态是,人生本来即富,无须致富。如果没有这种信心,禅修根本不能化为行动。
10. 悲心自会使你与他人交往,因为你不再视之为浪费精神。他人能給你充电,因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你承认了自己的富足。是故,如果你有困难的工作要做,如跟他人或人生的各种情况打交道,你不会觉得束手无策。每当你遭遇困难时,困难便提供你一个可喜的机会,让你能表现你的富足,这种人生态度,全无贫穷之感。


11. 爱不仅跟世间之美结交,同时也跟丑恶、痛苦、嗔恚来往;爱不是天堂重现。爱心或悲心,或敞开之道,是离不开实相的。要发爱心——遍满宇宙的大爱,不管你想叫它什么——你必须如实地接受人生的全局,接受其光明,也接受其黑暗;接受其善,也接受其恶。你必须对人生敞开自己,与人生沟通。“世界和平”的终极涵义,是尽除和平与战争的观念,对世间的正面与负面都是同样完全地敞开自己。这就像是从高空俯瞰世间:有明、有暗,二者皆收眼底;你不会想要护明抗暗。
12. 敞开的意思是随机应变。由于你不想从中获利,所以你能用真正适合当时情况的方式放手去做。情况自动发展,我们无须削足适履,让自己去配合什么职位或环境。
13. 不急进时,你会觉得有足够的活动和做事的空间,你会把该做的事看得更清楚。你会变得更有效率,你的工作也会变得更精确无误。不急进,就有温情。
14. 你不必老是管自己。你必须放手而不要力图维持控制,你必须信任自己而不要抑制自己。你越想抑制自己,就越有可能妨碍情况的自然运作和发展。
15. 你不一定感到悲心的存在——你即是悲心。通常,你若敞开,悲心自生,因为那时你不再耽迷于某种自私之念。
16. 悲心不是垂怜某一需要帮助或照顾的人,而是一般的、基本的、有机的、积极的思想。恐惧来自没有把握,你若确实知道如何处理那可怕的情况,你就不怕了。没有把握跟不信任自己有关,你觉得自己处理不了那个正在威胁你的神秘问题。你若真对自己有悲心,你便不会有恐惧,因为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的投影也会变得有条不紊,或多少是可以预测的。这样一来,你就有了般若,也就是知道如何应付各种情况的智慧。
17. 只有当我们的奋斗出现空档,只有当我们不再想要止念,只有当我们不再以拥护虔诚的善念来对抗不净的恶念,只有当我们让自己仅看念的本性时,我们才能得到慧见。
18. 我们想要生活在未来,我们的人生观有着期望达成某一理想目标的色彩。由于如是寄望于未来,我们失去了当下就能有的精确、敞开和明智。我们被理想化的目标迷昏了头、迷瞎了眼,身不由己的跟着它走。这种做法产生一种眼罩,让你对目前的情况感觉迟钝,因为你过于生活在未来。在禅修方面,我们也可能采取同样错误的做法。
19. 你不必强迫自己修禅,只要顺乎自然即可。如是去修,你自会有空间和通风的感觉,有这种感觉就表示佛性或根本智正在破惑而出。你发觉每一精确的动作皆有其尊严,我们早就忘了行为可以是简单而精确的。我们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能含有单纯与精确,因此也就都能极具优美和尊严。这种修法是要看清活动中的当下实况,此即为何被称为“止”——令心得安。在你看清当下一刻的实况之时,除了敞开和心安,其他皆无存在的余地。
20. 我们一放弃所有开悟的希望,道即开始敞开。力图平静、力图善良,也是奋斗的一面或不安的一面。
21. 当看到自己心中的丑恶时,不必把他藏起来。你不必改变它。你要进一步追究它。你在自己心中看到丑恶,那只是你的偏见。你把它看成丑恶,这就表示你尚未摆脱“善”、“恶”对立的观念,即使是“善”“恶”二字都是你必须超越的。你必须超越语言、文字和概念,直观自己内心的实相,步步深入。初见的那一瞥,不够;你必须看得仔细,不加判断,不用语言、文字和概念,对自己完全敞开,即是对整个世界敞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3-10 10: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20 12:58 , Processed in 0.1576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