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回复: 0

“道”的最明显体现——时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3-16 15: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是什么?“时间”是怎么确定的?

“道”让遵循的人有所“得”,就是“德”,合称为“道德”——行道有得。
“道”有“理”,那就是“太极阴阳五行三阴三阳……”
“道”有“体”,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时间”。
时间是人类能感知到的最强大的能量!
在“时间场”范围之内的一切,无不受到时间的改变!
时间虽是无形的,却能为人类所知。
时间是可以被探测和被计算出来的。
时间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根据周天运行而计算出来的。
天的运行有规律,首先体现为天行有“度”,这是周天的度数,日月星辰的运行都要依天度而行。“天度”主要体现为“天时”。
中国传统文化对时间的研究很深,并且发明了“干支纪时法”来计算时间,从黄帝时代使用到现在,依然没有变过。
《上卷素问篇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原文:
黃帝問曰:余聞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以九九制會,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行有分紀,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餘而盈閏矣。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而天度畢矣。
帝曰:余已聞天度矣,願聞氣數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復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故形臟四,神臟五,合為九臟以應之也。
帝曰:餘已聞六六九九之會也,夫子言積氣盈閏,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帝曰:請遂言之!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天地中的气运本于“时间”而有常

导读语:
气运有常数,也有变数;而变数,根本上也还是有常的,即变化也有其规律,并总体上是平均、平和的。
《上卷素问篇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原文:
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帝曰:平氣何如?岐伯曰:無過者也。帝曰:太過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經有也。
帝曰:何謂所勝?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臟。帝曰:何以知其勝?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襲乎?岐伯曰: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帝曰:非常而變奈何?岐伯曰: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於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
帝曰:善。余聞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天地之運,陰陽之化,其于萬物,孰少孰多,可得聞乎?岐伯曰:悉哉問也!天至廣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靈問,請陳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極。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胃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四时四气与五脏养生

导读语:
春夏秋冬,是最明显的时间体现,也是最显著的“时气”——时间能量,对天、地、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上卷素问篇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甯,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土□憂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人逆四时的危害

导读语:
四时,四气,对应四脏。五脏暂不论脾脏,对应“长夏”。
《上卷素问篇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四时是带动万物的根本力量

导读语:
春夏属阳,秋冬属阴。
阴阳、四时,是万物的根本,即决定万物盛衰的根本力量。当然,“道”是更根本、最根本的力量。
《上卷素问篇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四时之胜(五行相克关系)

导读语:
阴阳再分出四象,对应四时、五行,从而存在着相克(相胜)关系。
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四时是“五行”的最大体现者。
《上卷素问篇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另:《上卷素问篇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也有:帝曰:何謂所勝?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臟。帝曰:何以知其勝?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也。)
四时决定五风及其所引发的疾病

导读语:
天之五风也生于四时(五时/五季)。
《上卷素问篇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胷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臟;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衂,仲夏善病胷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痺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鼻□刃,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胷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
一天分出阴阳、四时

导读语:
阴阳能量与时间的关系,这里主要论述与一天之中的时间变化的关系。
《上卷素问篇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原文: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一天中之阴阳变化规律

导读语:
一天之中也有阴阳变化,如果把一天分为四个时段,那么就对应一年四季了。
一天也分成“四时”(四季),你相信不?
《上卷素问篇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乎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人病愈的时间规律

导读语:
一年的四时,与一天的“四时”,对人的疾病及治疗有着重大的影响,人病愈的时间是有规律的。
《下卷灵枢篇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原文: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麤。
十二经脉对应手足对应十二月

导读语:
时间是强大的能量,一年的十二个月分别对应影响着十二经脉。
《上卷素问篇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原文: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为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
  黄帝曰:合之于脉,奈何?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阴;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阳。
  甲主左手之少阳;己主右手之少阳;乙主左手之太阳,戊主右手之太阳;丙主左手之阳明,丁主右手之阳明,此两火并合,故为阳明。庚主右手之少阴,癸主左手之少阴,辛主右手之太阴,壬主左手之太阴。
  故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
  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阴中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黄帝曰:以治之奈何?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黄帝曰:五行以东方为甲乙木主春。春者,苍色,主肝,肝者,足厥阴也。今乃以甲为左手之少阳,不合于数,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
时辰、月份对应十二经脉及其病症类型

导读语:
时间是强大的能量,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的十二个月分别对应影响着十二经脉。
《上卷素问篇脉解篇第四十九》原文:
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脽痛也。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也。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巔疾也。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所謂入中為瘖者,陽盛已衰,故為瘖也。內奪而厥,則為瘖俳,此腎虛也。少陰不至者,厥也。
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所謂甚則躍者,九月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
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故洒洒振寒也。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所謂胷痛少氣者,水氣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胷痛少氣也。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並於陽,故使之并衣而走也。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脈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故曰病脹。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所謂嘔欬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欬上氣喘也。所謂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目巟)(目巟)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目巟)(目巟)無所見也。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所謂欬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欬,故血見於鼻也。
厥陰所謂(疒頹)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疒頹)疝少腹腫也。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俛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俛而不仰也。所謂(疒頹)癃疝膺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疒頹)癃疝也。所謂甚則嗌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乾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21 02:23 , Processed in 0.1158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