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回复: 1

《毛泽东选集》矛盾论之矛盾的普遍性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9-23 17: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一节:两个宇宙观;引出来了矛盾的概念,同时也确立了参考点、参照物——宇宙层面;
站在宇宙层面上,宇宙内部的一切事物,均可以用矛盾说的通。
同时,在这里也需要对矛盾自身做一下说明。
矛盾在中文词典里面的解释: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触,矛盾百出。
矛盾在我以往个人的认知里,它是:某种冲突、别扭、相互对立的事物。
《矛盾论》,把矛盾用在唯物辩证法里,首先矛盾这个词,它自身就带有岐义;必须要先把矛盾在《矛盾论》里是什么讲清楚,才能去研究《矛盾论》,否则会因为这个词自身的岐义,而让它变得模糊、混淆不清。
《矛盾论》中的矛盾,它到底指什么呢?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们才能够构成矛盾。
两个宇宙观里面,对矛盾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统一物:分成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而两个对立又互相关联着。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上述这一大段,解释了《矛盾论》中的矛盾。矛盾其实就是一种相互关系、相互关联;它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并且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同时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力只是达成某种变化的条件,但不是成因,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关系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比如:加热可以让某种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加热就是外力,物质内部的分子运动才是其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
下面,就开始学习第二节:矛盾的普遍性
<hr/>原文开始:为了叙述的便利起见,我在这里先说矛盾的普遍性,再说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
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研究当前具体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我们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因此,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应当着重地加以研究,并用足够的篇幅加以说明。
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发现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包含在内)
这些意见是对的吗?是对的。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上述这一段的描述,我个人感觉相对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
但接下来,恩格斯说的一大段话,让人费解;首先根本就读不通,至少一半以上的句子,不知其所云。下面,我就把恩格斯的这一大段话以图片的形式发上来。


★★★★★重点解读,难度五颗星
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这一句话让人蒙圈,生物除了是它自身,它又是别的什么呢?
这一段,恩格斯并没有给出解释;他尝试解释“生命”的矛盾。
生命: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这是对于活着的生物,进行了一个简单描述;活着的物体,自然拥有生命;
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后面这半句,完全不知所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生命是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
经过疏理:生命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生命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样疏理过后,这句话就变得通顺了;同时也发现,这就是一句大废话呀。那么问题来了……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生物除了是它自身,它又是别的什么呢?它到底是别的什么呢?是想说,它担任的角色不同吗?这个人除了是他自己,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如果这样理解,这句话就通了。一个男人,除了在瞬间代表他自己之外,由于他在社会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导致他还扮演着不同的身份(或角色),不同的身份拥有不同的相互关联、相互关系,自然用矛盾可以解释的通,而且这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矛盾的普遍性。
这一大段话中的一半,算是勉强解释通了;生物除了是它自身,它还可以是别的(身份、角色),不同的身份或角色,拥有不同的社会关系。
★★★★★接下来,难点来了;我对它进行了一个断句;
“同样,我们看到了,在思维的范围以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并且我们看到了,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的。”
这一整句,我虽然加上了断句,想尝试去理解他到底说了什么……反复读了多遍,也不知说的什么意思……难道是翻译的过程之中出现了用中文无法表达的东西吗?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国人;列宁和斯大林是俄国人;对于恩格斯上面的这段话,毛主席看到的时候,到底是什么语言版本?又是谁给他翻译的呢?这一大段,我个人感觉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读起来,犹如玄学;书中恩格斯说明矛盾的普遍性这一大段的后半部分,让人感觉不如其所云,令人无解!
矛盾的普遍性,读到这里卡壳了,恩格斯他这一大段长句、复杂句、疑难句到底在说什么呀?无论是快读、慢读、分隔开之后读,都感觉无解……
那么,如果这一大段没有实质意义的话,那么放上来,到底是干嘛的呢?会有多少人在读到这里的时候,会被难死、卡住?……完全无法理解,不知其意!
这一大段,根本就不成句,虽然可以勉强知道,它是指“思维方面”的矛盾;是人类认识能力;并且这种认识能力,在外部被局限……
人类认识能力是有局限的,这个局限有可能是在外部被局限。——他是在说这个意思吗?恩格斯的这一段对矛盾普遍性的说明,会影响到下面的学习吗?如果完全没有影响,那么这一段,大体理解一下就好。如果影响深远,那务必就要知道,他到底在表达什么?他到底想要说什么?






可以看到,在后续这么长的篇幅里面,毛主席也没有去解释恩格斯那大段话的具体意思。
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劳资之间,从两阶级发生的时候起,就是互相矛盾的,仅仅还没有激化而已。工农之间,即使在苏联的社会条件下,也有差异,它们的差异就是矛盾,仅仅不会激化成为对抗,不取阶级斗争的形态,不同于劳资间的矛盾;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巩固的联盟,并在由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解决这个矛盾。这是矛盾的差别性的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的问题。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的是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的、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最常见的、最平常的、碰到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在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之中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后的叙述又向我们表明了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各个部分总和的自始至终的发展(增长与运动两者)。”
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
在“第二节:矛盾的普遍性”里,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差异就是矛盾。而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劳资关系、商品交换、思想上的认知偏差等。
然后也列举了一些事物存在的两面性,比如:数学里有正数和负数;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电荷和负电荷;攻和防、进和退、胜和败、善和恶、阴和阳、手心和手背、白天和黑夜、生和死,这些现象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即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当一方消失的时候,与之对应的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上述列举的是事物的两面性,其实一个事物,它是一个多面体;手,不仅有手心和手背,手的边缘也是一个独立的面;一个正方体,它除了有顶和底之外,其实它有6个面(上、下、左、右、前、后);
2.当一方消失的时候,与之对应的另一方,它一定就不存在了吗?白天和黑夜,白天消失之后,就剩下了永恒的黑暗;宇宙中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漆黑一片。生和死:死是定数(对绝大多数生物而言,不管想不想死、怕不怕死,最终都会死;);当生命结束,也只剩下了死亡这一个状态,所以当“生”消失的时候,“死”并不会消失,而是一直保持,甚至是一种永恒的状态。那么,白天和黑夜、生和死应该归类为:矛盾的特殊性
3.恩格斯的那一大段话,关于思维上的论述(在思维的范围以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其实主要说的,应该就是:思想上的认知偏差,对与错(两者是相对,但又不是绝对的)。
攻和防、进和退、胜和败、善和恶、阴和阳、手心和手背、白天和黑夜、正数和负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上、下、左、右、前、后),这一些与其说它们是矛盾关系,不如说它们是某种事物的“属性”。这一些“属性”,其实就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去认识、了解该事物。
万事万物,都有其“属性”和“行为方法”。属性:描述了该事物的特征、特点、特色;行为方法:展示了该事物的运动发展方向,以及它是如何运动发展的。
所以,矛盾的普遍性这一节的内容,也存在着认知偏差;
总结:差异就是矛盾。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5-3-26 16: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9 02:36 , Processed in 0.0942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