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回复: 0

《道德经圣解》三十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4-17 17: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一注释


  • 自胜者强: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我能克己復性,非力之所及,故可谓之强也。
  • 知足者富:知足者所遇而足,则未尝不富矣。虽有天下,而常挟不足之心以处之,是终身不能富也。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外物,内观者取足于身。故求自足者,全在求足于内也。
  • 亡:妄。死而不妄,谓得正而毙者也。目不妄视,而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在生而不生曰久,在死而不死曰寿。死而不亡者,非指形不亡也,在神而不亡者,即精神不死。
  • 老子之道,以昧为明,以弱为强;而此章贵明强者何也?曰老子内非不明,外若昧耳;内非不强,外示弱者,其昧其弱,治外之药;其明其强,守内之方;其实一也。
二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大智慧、真聪明。
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而已,能克制弱点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大。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大志的。
不离失其真元、本性、常心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神(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三修道心印

承上章主以抱道守樸知止之旨,而开示修道证道之心印,以为自行自验与入道成道之门。夫道贵行证而不贵知解;既闻道矣,知守知止矣,尤贵能自求验证,才能即身作圣,即身成道,即身神化,而与天地共长生,与日月共久视,与宇宙共迁流。故本章画龙点睛句在,“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其为玄微心印,须由此中悟入、证得
夫生生之谓道,而道生天地,故曰:“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生之大养曰神,性命之大本曰生。”“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道乃久,没身不殆。”庄子言至道:“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无使女思虑营营,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历世之言修道者,言长生久视者,莫不本此。为秘传心印,以尽其性命之极,而为养神养生之主。
夫不失其所者久者,不失其宇宙天地之真宰也。死而不亡者寿者,形亡而神不亡,身死而道常存;故能没身不殆,神化无方,而与道合一,故能与天地日月共其长生久视!非言其形不死,乃言其神不死与道不亡也。此乃全章头脑处


知人易,而知天下人难;知天下人易,而自知难;故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同样如是。知足者,常自足其足,且自足于内;以其有止,故少分即足。不知足者,常求足于外,则无止,是即能富有天下,亦不能足,故曰“知足者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息者,强行也,健行也,力行不已,而周行不殆也;不能锲而不舍,生死以之,则其于道也,难成难证;故曰“强行者有志”。无志者,常半途而废;是以孟子曰:“持其志,毋暴其气。”又曰“强恕而行”。行道不力,修道无成,不能生死不休者,志不逮也。孔子曰“志于道”,志之所极,道自至焉!未有不持其志,强行其志,而能成道证道者也。
强行者,乃强行其道于天下,以救天下万世苍生;非谓强行其事功也。事功,外也,非内也,成与不成等耳。圣人志于道,而不志于功名富贵;其所以异于凡夫者,其在斯乎?否则,又焉能有死而不亡之境界乎?


千古来自为圣智者,愈爱用己,英雄豪杰之士则尤然;目中视天下若无人,其失在自见其长,而不自见短;智,愚;才,不才。此为有我而不能无我之病痛,知人而不能自知之病痛。故老子教人宜反观自身,反观自心;自观自明,自知自圣;而不执我见以量人知人,即能周知天下人而无或遗,亦属于智之事。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者,要皆为不自明之类。不能自明者,常好用己,而不好用人,尤好用不如己者,奴视天下而自尊自大,结果恒至于自败自亡而自知!其弊在于不能自明而好胜人也
胜人者唯在力耳,不足以有为,尤不可以入道;能自胜者,方能曰强。自强不息,则近道矣,故能强者无敌于天下。自胜之道,主在克己。克己復礼,天下归仁焉!克己復德,天下归义焉!克己復性,天下归道焉!克己復神,天下归化焉!克尽我见、我是、我欲、我私、我成,而至于无我。人而无我,复无我身,吾有何患?以何自胜?以道自胜。以何克己?以道克己。以何无我?守道无我。克之又克,损之又损,自可至于无我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思,勿虑,勿欲,勿得,以至一心不动,一念不生,湛然寂然,人天同忘;便入道矣。能入于道,则自可虚中而应。以无我之我入天下,则天下无不可入,且无入而不自适。契天下,无契而不自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非强者不能也。而其所以能强,而至于能顶天立地,则首在其能无我而惟道是守。道之所在,生死不易,岂仅不淫、不移、不屈?


修道之要,尤贵在能知足,知足者自能知止,知止方能有守,方能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足其足,自足于内,自足于己,又何有不足哉!性中常自足,天地一沙鸥。富贵如浮云,帝王安足论?故曰知足者富,以其于道自足也。所谓富者,非富有天下之富,而系以道富也。以道富者,知万物皆备于我,何外物之可务?知天下之为稊米,毫末之为丘山,何内之不足?知宇宙皆尽于一身,则即箪食瓢饮,曲肱而枕之,道自在其中矣!亦自富可胜天下万世,何不足之有?
修道人,既内自足而外无求矣,然亦不可以自圣自足而已,自足而足人,自觉而觉人,自救而救人,自化而化人。并由人推而及于天下人,非有强行其道于天下之志者,不能也。以斯而自强不息,非救尽天下万世不已;外物不足以动其心,死生不足以挠其神,故曰强行者有志。欲以道自化并化天下者,不志于道,不可也
修道与证道之要,首贵乎有信心诚心恒心勇猛心精进心。如此才能守死善道,强行不息,故曰强行者有志。凡夫肆其心于欲,智者肆其心于学,能者肆其心于利,贤者肆其心于名,圣人肆其心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此犹为自得其道于身者。进之,尤宜强行其道于天下,并传之于万世而不朽,方为止于至矣。


不失其所者久,所者,老子之道纪也,庄子之道枢也,龙山子之天枢也。亦即孔子所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之所也。大道之元,天地之性,宇宙之府也。唯精唯一,唯中唯常之道心也。天地可坏,而此性不坏;天地密移,而此心不移;万物迁流而无常,而此道唯常。故能不失所而守之,守而行之,行而不息,自可与道合一天地位焉者,位于此所也;万物育焉者,育于此所也;万化成焉者,成于此所也。是以不失其所,则自能与天地共其久长。
夫人之为道,能万物一府,则物我一矣;能夭寿不二,则生死一矣;能我与天地一体,则天人一。且死者形也,不死者神也。无道于身者,身死即为死,死无有不亡者存焉。有道于身,并与道合一者,身死而道犹存,形死而神常存;故身死而仍有其不亡者存焉。神即性。尽人之性,以尽天地之性;尽我之神,以合天地之神;则天地不亡,而我亦不亡。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互根则虽死而仍有其生生之神在唯其神不附形,而上与太虚合一,超现实世界,超四度空间,而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故曰得道者,乃与天为徒,与神为徒者也;失于道者,乃与人为徒,与物为徒者也。此所以有即死即亡,与死而不亡者之分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21 08:54 , Processed in 0.1813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