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回复: 1

番8——《善战者说》的十二论道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25 17: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
  经常会看到听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知道它的出处是《孙子兵法》,也很容易能理解字面的意思,大多数情况下呢,都可以拿来引用一番。像极了现在社会上的流行用语的使用惯性,我知道我懂了,我大致能Get到点上了,于是我就用了,灵活地无处不用。
可是,读过《孙子兵法》的人才知道,原文并不是  “知己知彼”, 而是  “知彼知己”。彼在前,己在后。我们从生活中的视觉片段闪送、文字截取碎片,语言只言片语中,知道了这句话的存在,并被告知其含义和用途。以为足够了,于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认知了这句话来源于此的事实。至此为止,我们不会再去深究和追溯其更上一层的出处,更遥远的来源以及上千年以前的典故。

因为便捷了。便享受了从此片段化的服务。只窥得一角便能概以全貌。这就是以小见大,以偏概全?

这到底是一件技能退化的事,还是技能优化了的事。

早在许多年前,一直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印象以为是一样东西,分上下册的。这不,下面的内容开始扫盲来着:


五事

      道、天、地、将、法

道:共同的愿景、价值观、目标和使命。
天:天时、时势、大势。大的战略趋势,已经趋势所释放出来的战略机会。
地:战场、地形。市场的“地形”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将:智、信、仁、勇、严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法,曲制,官道,主用也。是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架构、人事、财务)

是故 “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五事,是人/企业在竞争中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要素。
首先从精神上,对幸福感追求的三个层次——单纯的快乐,工作的投入,人生的意义。快乐带来的幸福感事最为短暂的。投入和意义远比快乐更重要。
其次借助天时,依托时势,抓住趋势。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又有说,市场的风险伴随着机会。

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并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办事。
——<彼得.德鲁克>
再次是选择合适的市场/战场——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只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战场作战,同时逼对手在其优势无法发挥出来的战场作战。因为能力圈的大小范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并只在能力圈边界之内投资。
再者人才和团队。
“勇者不可独进,怯者不可独退。”
最后是规则和法令。企业一定要经历从以机会为核心到以组织为核心,再到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管理理念的转变。

七计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竞争中比较的七个维度,从上到下,从主到次,涵盖了竞争中判定的标准。所谓与对手比较,相对于对手的优势,才算是真正的优势。
主,关于领导者的眼光、境界和高度。(追求决定层次,层次决定眼光,眼光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一个企业家的成长,就是从单纯关注个人财富,到同时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追求个人财富,一步步地发展出社会责任感和成就。
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并果断地承担风险,才是成功的战略家必备的素质。
将,人选好,才能成事;
天地,机会与市场;
法令
兵众,产品;
士卒,团队;
赏罚。
切勿 “以姑息以图见好,或故为苛罚以示威,或以爱憎为喜怒,凭喜怒以决赏罚。”

全胜
伐谋、伐交、伐兵、攻城

        “全” 和 “破” :圆满和残破,两种不同的胜利。


Q:企业的竞争目的是什么?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有一个专用名词,叫皮洛士尔的胜利,专门指战争中那些花费巨大代价才获得的胜利。
这种即便是胜利,也是惨胜。

所以并不是每一场胜利都那么重要,也不是所有的胜利都需要通过对抗的方式来获得。不要为了战术的胜利而偏离了战略上的目标,也不要用简单的战术组合去取代真正的战略。
全胜的核心就是要跳出战争看战争,跳出竞争看竞争,把直接对抗变成间接对抗,甚至把对抗转化成为非对抗或合作。

于是出现了四个层面的 “胜” 。

伐谋:战略布局和运作
伐交:资源上的整合
伐兵:市场上的争夺,产品的对抗
攻城:直接的对抗

竞争的三个阶段
知识的竞争——产业发展遇见能力,构建战略框架;
路径的竞争——抢先塑造缩短今天是市场和产业结构,到明天市场和产业结构的路径。
市场的竞争——一旦新的产业结构开始形成,争取获得市场的地位

路径依赖,指组织后面的选择一般要以前面的选择为基础,再前面已经选择的路径上继续发展。要想做出改变,就需要付出极高的转换成本和承担极大的转换风险。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战略,就会成为对方战略的一部分;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计划,就会成为对手计划的一部分。
商业生态建设,本质上是,供应商、合作者和客户之间如何分配利益的问题。

先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胜可知而不可为。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在博弈中,一方的行动能否成功,是以对手的行动为条件前提的,并不存在独立的最佳战略选择。
“持重待机。见几而作。”


等待很重要,但等待本身不是目的;等待是为了出手,要敢于冒有胜算的险。
先获得胜利的地位,有取胜的条件下才会出手。
等待若是因为不敢出手,那便是失去了等待的意义。

“攻则必取,不然毋宁弗攻;守则必固,不然毋宁弗守。
先胜后战,谋定后定。”

任势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什么是势?
势是一种力量放大器。

是资源效能的放大。
战略的核心是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态势。

势利——势与利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有利未必有势。
先取势,再求利。
有势借势,无势造势。

造势的两个基本原则:势险和节短
势险——形成险峻的压倒性的态势
节短——行动必须短促、干脆、利落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能量的积蓄,节奏的控制

警惕“顺势而为”背后的陷阱:所有的势都是有起有落,势能利用,但不可以依靠。

击虚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

        突破方向的选择,有选择地打,选好破局点


军事战略的主要问题就是确定主攻方向。所有作战资源的配置,一定是围绕主要作战方向展开的。
不管在战场还是商场,面对即将失去的机会,心有不甘的决策者为了夺回主动权,在形势压迫下往往会表现出激进的行为偏好。这样一来,就容易在条件并不具备、时机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去全力一搏希望通过冒险的反击,来扭转不利的局面。但也往往会因为孤注一掷,而遭受更大的挫败。

一出手对方就挡不住,说明打到了对方的薄弱环节,如果一个方向是正确的,几锤子下去就要见到血了;但如果几锤子下去都不见血,说明这一方向不是突破的正确选择。
利基战略指为了避免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从而选取对手忽略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力量薄弱的、又有一定获利基础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的竞争战略。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突破后的持续投入,才是扩大战果最好的时机。因为胜利的大小取决于追击时的猛烈程度。

诡道
示形、动敌,以欺人之兵——竞争策略的运用
“人不可胜天,所以胜不可为;人可以胜人,所以胜可为。”


胜可为的条件在于人,而为的内容在于,引导、塑造和操纵对手反应的一系列策略组合。其目的是在于增加对手预判自己行为偏向的不可预见性、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想获得财富的做法就是认清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索罗斯。

并力
  集中力量,用最关键的资源去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切勿同时追逐多个目标——关键目标,同一时间只能存在一个。
不在非战略的机会点上消耗力量——战略就是选择,而选择一定意味着放弃;
要接受局部和次要方向的损失——没有优势的不做;做则必先形成优势;每一次都要集中力量
成功的集中需要策略的掩护——真正的并力集中原来正是首先分散兵力的结果。

主动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把对抗的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定要把对手拉到自己具有优势的领域,用自己置顶的规则,采用最有利的方式跟对方打。
实力很重要,但实力只解决有什么牌的问题;而同样重要的是,手里的牌怎么打。
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最有效的反击战略是转移至一个不同的市场或细分市场,而不是在同一市场中发起反攻。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在竞争过程中,想要控制对手、塑造对手、调动对手、具备反制对手甚至伤害对手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机变
“兵之势,因敌仍见。”


环境是战略最大的变量之一,把战略变成利用不确定性来创造机会的过程。

战争的态势,只有在同敌人接触之后才能重现。
“事机作而不能应,非智也;
势机动而不能制,非贤也;
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


机会往往实在不断地试探和行动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
战略不可能是一次性的过程;战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持续决策、逻辑渐进不断明晰的过程。

明确的战略可能使组织只重视前进的方向,忘记了观察周围。
战略越是表达得明确,越容易在组织得习惯和头脑中根深蒂固。

在战略决策过程中,不要过早地去追求确定性。在这样一种不确定得战略环境中,最大得战略能力,就是感知、驾驭和利用不确定性的能力,甚至也包括给对手制造更大的不确定性的能力。

先知
        对竞争态势的正确分析。


提前知道,了解对手情况,对竞争态势的提前感知。
大部分的失败,大多数是因为应该知道、可以知道,但事先却没有花时间去了解。
尽管“知”并不容易,但要取胜,又必须把“知”做到极致。(至少在认知上必须超过对手)

“知彼知己。”


好的策略计划,一定是以对手的计划为起点的。<你想怎么做并不重要,对手认为你会怎么做才是关键>
以为有了信息就能知道真相,但信息不等于真相;以为有了数字就可以制定战略,但数字本身不是战略。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认知是一个持续过程。知彼,在计划建立之前;知己,从执行计划起到结束。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将道
       动荡环境下的领导
      “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 上下同欲,与众相得。”
      “ 静以幽,正以治。”


作者从兵法入手,提炼出了十二道理念。用康德的理性批判角度来解读:五事、七计、全胜、将道,这四道属于客观存在的理论判断;而剩下八道,则是行为判断,需要通过实践去实现的。前者是展现出了有什么实力,后者在实力之下打什么牌,怎么打。


把这十二道理念放到交易范畴,实践的份量要比理论重要得多。而在先知、机变、主动、并力、诡道、击虚、任势、先胜这八道理念中,皆有主导着交易的不同阶段的市场行为。

先知和任势,是交易策略计划阶段的核心;
先胜和击虚,是交易策略执行的重点;
主动、机变和并力,是从交易执行起到结束期间的生存之道。


首先从最著名的 “知彼知己” 开始,先知彼,再知己。
彼方,是对手,也可以是势,是市场。知彼,必须详细了解对手的信息,认清市场的模样和势的方向,计划和预判是建立在信息完全的基础上,要借势顺势,就必须知道势的位置和动向。
虽然不确定性让所有的决策都不可能在信息完整的情况下做出,策略计划的前瞻性也充满冒险的性质。但这不影响在战略计划之前,花费大力气去收集足够的信息,去了解更多更深入的 “彼”。即使不过增加一点微小的零点零几的百分率。
先胜的意义本身并不在增加这点微不足道的成功率,而是在这个行为过程建立起来的信念感——一种认真成事的决心。
就好比每天早上对着财神爷或者关二爷上的那一炷香虔诚的心愿,大多不是为了有求必应,而是强化自己成事的信念。

对于势的认知和辨别没有统一手段和标准,也许用粗暴一点的表达方式,就是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也就所谓的主流偏向力量的凝聚增强)。当看见了势,甚至开始感知到势的存在,才有可能借势、顺势而为。不过顺风船坐久了,免不了可能遭遇翻船的危险,所以除了保持警惕,另无它法了。

策略计划做好,接下来进入执行阶段。俗话说,按计划行事。把这句话放在执行阶段,最合适不过了,只不过除了这个阶段之外,按计划行事恐怕会变成累赘,反而更误事。

等待时机,一击必中。曾经也是数辈投机者们日夜练习的孜孜追求的成果。即使到现如今,还有不少引以为矢的追随者,也包括我在内。为什么用曾经的字眼,曾经无数人的引颈趋向,又无数人的失败放弃,只因为做到实在太难了。
这不是计算一道算式求得结果正确与否,而是在成千上万的算式题海中,求得一个极低的错误率。
一个是完成一个身体动作,另一个是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通常所谓的交易策略,大多到此为止了。但其实,交易策略更重要的部分,才刚刚开始。
机变,在交易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调整策略,同时不断穿插着对主动权的争夺,如何保留实力集中力量对抗。如果说前面的策略为了更轻松、巧妙、低风险地参与竞争,那么后面的策略则为了如何在竞争中坚持下去,直到胜利。
所有的行动都是有预期的意图,但行动结果不可能总按预期实现。所以,不要僵硬地坚持最早的路线,不要把最早的策略计划看成是神圣不可挑战的东西。所有的行动都是有预期的意图,但行动结果不可能总按预期实现。所以,不要僵硬地坚持最早的路线,不要把最早的策略计划看成是神圣不可挑战的东西。

策略的制定是为行为活动作执行准则,而行为活动又是一个不断对策略进行验证和纠错的过程,有了判断,就会有对错,有了对错,就要有解决的办法。
策略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它的清晰性或严密结构,而在于当新的机会或新动力出现时,它捕捉新事物,处理未知事件,重新利用和集中资源的能力。
一方面要始终把握好总体的战略意图,另一方面要保持对形势变化的洞察力,保持心智的流动性,保持快速响应能力。从而保证行动与策略的弹性,在不断地试错与学习中去寻找和创造突围的机会。

战略学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
既要经常保持固定的目标,又要在追求这个目标时适应环境,并随时改变路线。要做到既能够经受住突如其来的打击,又能够充分利用突然的意外机会。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主动性。
主动性似乎在交易中存在并不明显,但如果把每次仓位亏损看作是被动挨打的状态,那么仓位盈利就是主动优势的表现。只有当主动权在手的时候,才会有收获收网的权利。
而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则又是一个机变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v1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9 02:33 , Processed in 0.0959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