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回复: 1

《老子新解》第五十二章 大道认识论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6 15: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新解》第五十二章

大道认识论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本章阐述老子的认识论。是对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道学认知论的进一步细化。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天下万物都有起始,这个始就是天下万物的母亲。
老子的道学是宇宙本体论,从第一章开始,便多次阐明道的演化:“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的“始”和“母”都是指的“道”。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这里的“子”指万物。老子将道与万物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母子关系。“没身”指死亡。
既然得知了天地根源的道,便能够认知其生化出来的万物;既然认知了世间万物,又坚守住产生万物的原道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
王弼解说这段:“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
王弼的“得本知末”说,就是老子的“知子守母”论。这是认识论的伟大创新。可以和亚里士多德的二元认识论“分析与归纳”并驾齐驱,日月同光。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是从逻辑学上提出的方法论,知子守母说则是从事物发展规律角度总结出的辩证认知论。
此论提出的社会背景则是为了弘扬老子的道学。即针对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及其涌现出来的各派学说,老子鸣钟击鼓宣示:
不要忘了天下万物都由道而生,考察所有这些社会现象都要溯源求根。惟此,不仅能了解其历史脉络,也能据此探索推就其发展趋势。
同时这也为老子哲学的大道无为,返归淳朴,德善万物,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目标服务。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兑”、“门”指物体的窍穴、门户、门径,引申为人的眼口耳鼻等感官。“不勤”是不劳作。
全句意为:堵塞人们欲念的孔穴,关闭他们欲念的门径,便终身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繁杂之事,终身不可救治。
宋微宗御解此段:“兑以言悦,门以言出,物诱於外,则心悦於内。耳目鼻口,神明出焉。慎汝内,闭汝外,不以通物为乐,物无得而引之,则乐天而自得,孰弊弊然以物为事?”
外界的诱惑,内心的喜悦,都是通过人的感官传递,关闭外界,内心谨慎,诱惑进不来,则人心不为物悦,自得其乐。
人的认知,来自于感官,老子当然明白这个显而易见的常识。为什么还偏偏要强调关闭感官门户呢?
这还是要从道学的角度来理解。道学的沟通桥梁是人的深层次抽象思维,这就主要依靠大脑来开启心智。
而具有此种思维能力和优良天性的人又凤毛麟角,所以老子的道学主要针对中上群体。普通俗人达不到这个水准,他们永远依靠感觉待人处事,而且还特别容易被洗脑。
所以老子对这些人的要求是弃智绝学,少受邪教,保持淳朴本性即可。
老子的“塞兑闭门”实际上是针对有思考和悟道能力者,教授其认识世界的方法,在于知子守母,探源究本,历史的看,不为纷繁复杂的现状所迷惑,从现实地直达究竟地,才能把握世事的真理。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能够察见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
老子道德经里的“明”是个重要法语,是玄妙虚空的代名词。老子三次说到“明”,即“自知之明,知常日明,见小日明。”各有讲究。
知常日明就是要“懂道”,自知之明是要“守道”,见小日明是要会“识道”,“三明”贯彻世界观和方法论。
河上公注解这句“萌芽未动,祸乱未见为小,昭然独见为明。守柔日强。守柔弱,日以强大也。”
见小与守弱,指给人们看问题的方法和处事法则。见小日明的意思就是见微知著、因小见大,看见事物的萌芽便能预知其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便能酿成风暴,便是此理。
见小日明富含哲理,一沙一世界,能够见小者必定有大智慧。人类认知,宇宙有物质组成,物质有92种化学元素组成,元素由原子组成,原子有基本粒子组成。
原来认为基本粒子就是质子和中子的物质确定性,科学又揭示其处于时刻随机运动中,具有波粒二象性。
一步步的微观层面的深化研究,陆续也探明宇宙万物的真实动态及其规律。这些,也只有通过见小日明才能够实现的。
从国家治理层面上,对于统治者的要求,便有一层特殊意义。即重视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人权和生命,而不是大而言之的概念“人民”。
守弱日强意思就是持静守弱,不强横,不强蛮,弱能趋强,强者必弱,柔能克刚,强横死道。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这个“光”是道向外发射的光,光向外照射,明向内透亮。运用外射智慧“光”,返照发光体本身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祸殃。这就是因袭常道。
苏辙解释这段:“世人開其所悅以身徇物,往而不反。聖人塞而閉之,非絕物也,以神應物,用其光而已,身不與也。夫耳之能聽,目之能視,鼻之能嗅,口之能嘗,身之能觸,心之能思,皆所謂光也。蓋光與物接,物有去而明無損,是以應萬變而不窮,殃不及於其身,故其常性湛然相襲而不絕矣。”
普通人受感官诱惑,身心物化被带出去了。圣人塞闭感官,并非隔绝,而是用智慧之光照射应对,物去而“明”无损,所以能够应万变而不殃及自身。
用现代系统论来看,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是机体应对外界多变、自我净化、维持平衡的关键手段。不由再次惊叹老子的哲学思想的远大深邃。
本章阐述的是老子的系统认识论。
看问题必须历史地看,由现在挖掘它的过去,预见它的未来,有一条自然发展的脉络。
河流一定有它的源头,也必然要奔流往大海。枝繁叶茂的大树必定依赖入地深层的根,秋冬会落叶,明春又会茂盛。
历史的看同时又引申为,从有形看无形,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局部看整体,等等,这就是归纳到辩证玄妙的大道认知。
大道认知是圣人立足本心的深层次抽象思维,不依赖人的感官,所以应该塞兑闭门,不受外界诱惑和烦扰。
这样的认知还特别要注重从小处着眼,一是本着宇宙万物“抱一”玄同的世界观,细微处便能窥探宏大的运行规律,一叶知秋。
二是事物发展的萌芽期都很弱小,风起于青萍之末,以见端倪。三是提醒君王平等礼贤每一个子民,懂得石榴籽组成石榴“小一”和“大一”的关系。
有了这样的认知还要践行,便是守柔日强,以柔克刚,反者道之动。以把握世事的运行主动。
最后采用系统论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以其光复归其明,不断因应外界变化和事态发展,调节智慧之光,净化本体之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站位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01:37 , Processed in 0.0870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