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课程5门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15年获得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特等奖,先后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09年被评为上市名师;领衔的工业工程系列骨干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roduction Research 副主编,2013年入选CJ特聘教授。
美国人亨利·福特,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制造出了售价只有260美元的汽车,汽车才真正进人家庭,实现人类历史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什么汽车流水线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流水线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复杂的汽车装配工作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工序,每道工序由经过训练而熟练的专人负责完成,并把作坊方式下按照先后顺序装配的工序,由多人同时进行,并通过流水线同步了不同的工序,强制要求所有工序在规定的时间(节拍)内完成,从而使得装配时间大幅度缩减。
流水线式大规模生产是建立在劳动专门化概念和零件互换性原理上的。劳动专门化(Specialization of Labor)的概念是1776年由英国的亚当·史密(Adam Smith,1723-1790)在其《国家的财富》(Wealth of Nations)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以提高生产率。他发现有一个只有10名工人的小厂制造钉子,若将整个过程分成不同工序分别由专人来进行,10人每天产量为48000颗钉子。若从头到尾由同一个人制造,每人每天20颗钉子都生产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