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3]
守将:军事统领
左右:守将身边的亲信助手
谒者:只负责传达口令命令的人,还有一个解释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官员
门者:一种解释门客,负责守门的兵丁
舍人:守将的家族幕僚朋友学生师长等关系利益的享受着
导而舍之:引导诱导,并交给一定的任务,然后释放他回去
因是而知之:指从反间哪里得到敌人内部的情报
昔殷:往昔 殷朝的时代。殷:殷朝一般指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伊挚:主要成就:辅佐成汤建商灭夏。伊尹 (商朝政治家,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姓,伊,名挚,有莘国今河南省杞县葛岗镇空桑村 ,一说山东省曹县
夏:夏朝。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周;周朝。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吕牙:姜子牙,(约前?—约前1015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
上智:指具有极高智谋的人

所持而动:凭借间谍提供的有效情报而采取相应的策略部署。
释文:凡事要攻击敌军,要占领城池。要去击杀敌方的守将。就要必须预先了解对方主管将帅及其左右亲信,掌管传达通信的官员,负责守门的士卒家丁,以及门客幕僚,亲族利益关系的人的名字及其关系侦查。务必命令我方间谍调查出敌方派来侦查我方的间谍,以便依据情况进行收买利用,要经过诱导引导他们顺从我们并且接受我方的任务,然后放他们回去,这样反间就可以为我所利用了。从反间哪里探知敌人的情况后,安插在敌国的乡间,内间,就可以使用了,因此从反间哪里取得敌人的情况,所以散布谣言,虚假信息就可以传给敌人,因此从反间哪里获取的敌人的情况,生间就可遵照预定的期限,回来报告获取的敌人情报。五种间谍使用的方法跟驱使他们的策略,作为国君都要熟悉跟理解其中的奥秘、其中的关键在于巧妙地使用反间,所以对于反间不可不给与丰厚的待遇
过往从商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夏朝为臣的尹伊,周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殷朝为官的姜子牙。所以英明的国君,贤能的统帅,都能驱使使用具有极高谋略的人最为间谍,一定能成就伟大的工业,这是用兵作战的最紧要的策略,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提供的情报而制定相应的行动。
孙子兵法有关间谍的文章太难写了,我改了三遍才能通过,情报学图书馆可以查阅资料。我在这里真的不方便多说。就说五中间谍中,孙子认为反间是最重要的,大家可以参阅有关二战冷战的资料,大量的双面间谍在这种状态的博弈中旅展奇迹,已经证实了孙子的预言所以说孙子兵法确实在闲暇的时刻翻一番。你会能够明了更多的有关竞争博弈的道理走向有意的人生。
整部孙子兵法我们到此就算是结束了。整部孙子兵法的要点我认为就是以下几点我一一列出大家看看是不是:
1孙子兵法是强势兵法绝不提倡以弱胜强,以少战多。他告诉你要认真的计算估算你跟对方的实力。也就是说明一定要先把自己发展强大再求竞争博弈,自己纤弱就忍耐就去改变自己变得强大再说
2孙子十二篇有计谋的仅仅是火跟间谍。也就是说这不是一种谋略计谋的书籍,而是哲学是生存的法则,要想跟人家竞争先得活下去,活着就得面对一切条件转化不利的条件为有利的条件才是真正的兵法
3孙子兵法绝不是三十六计,孙子从来也不谈阴谋诡计,只是告诉你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依靠事实,才是真正的制胜
4孙子兵法是一种胜利在真正的博弈之前就确定了的兵法。我是站在已经胜利的层面上才跟对手去作战,通过自我评估计算最少实力超过敌人才能准备作战而不是去战争,十倍敌人的实力才可以去
5孙子兵法的精髓是“全”全军,全国,全人。甚至敌人的间谍也要好吃好喝好照顾,仁义而去为我们服务
这就是我理解的孙子兵法,大家欢迎进群聊兵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