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回复: 0

慎议东莞观音山征联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2-14 19: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夜未央,翻看今日头条,推荐栏中尽是观音山评文,势若澎湃,此起彼伏。犹以誉为贵州怪杰之老者唐世友发文“宜将片玉垂青史,莫让污词染杏坛”,讥天下人无文以对观音山联,由是感慨!
世上果有绝联乎?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以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愚以为:既有征联之尊,必有应联之贵。所谓桐中征联、贵州黄平征联无果而终,是因征联方如贵州老者般厚颜无耻、亵渎文坛所致,是因光明日报、贵州报等极度不负责任助桀为虐、虎头蛇尾所致!报刊轰动征联效应容易而追踪核实调查难!
无耻老匹夫一玻璃上联“月支且赏且兰月”,用以“单父兴商兴谷单”如何不能配对?!只因不屑与争竞换来老匹夫又对观音山联指手划脚!八十高龄不及婴儿矣!联坛、文界竞恭奉文痞如斯!
至于观音山联七年未果,余慎观往昔应联,确有因由,确无完美应对。77万征联要求亦无苛越。余年内知悉,亦附有一联。
观音山上观山水
修道院中修院堂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欲对好上联,必解上联之义。观音者,观世音也,原名妙善,因“世”字讳唐太宗李世名之名,隐缩之为观音。下联必对人称,即“修道士、修道者”,亦将士、者隐之为“修道”,是谓“隐对”。隐对者,百度可查。观世音乃观俗世众生之音声,世者,众生也。修道士乃修道之人也,亦指特定人群,非人无以修道,修道者即人也。“意对”亦为对联之手法。
观音山乃地名,必以地名对之,即“修道院”。观音山者众,修道院亦众。征联方要求取于观音山景区元素,即“观音山道家养生院”也!“道家养生”岂非“修道”乎?
至于“山水”,并列之物,必以并列之物以对,即“院堂”。山环于水,水游于山;院绕于堂,堂䇄于院,形意相谐,相得益彰。院堂亦泛指建筑物,岂不闻有山有水有建筑才是“生气”之地吗?有山水岂可无建筑物?无建筑物岂可旅出人气?
观音山以佛教人物命名,故有善男信女谒拜求财求子。其所对应之“山水”恰有“山管人丁水管财”之意,所谓文通意顺,此大手笔也!以修道院对之,即是佛对基督,皆为神教。素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仁与智乃儒家论畴,修道者又岂非道家所倡?院主外,堂主内,修院堂者,岂不是“内外兼修”之说?儒对道,皆中华文化之基!
观音山上观山水,看似字面朴实无华,其内容极之丰富,包容了佛儒两家文化,又道出了主客之需求和愿景。
修道院中修院堂,亦似平淡无奇,实则用基督和道家两家文化回衬了上联,索引出观音山道家养生院,亦填补了山水文化所需的人文、建筑空白,将整个观音山之景致凝为一体!从而为游客祈愿者提示了道德诉求——有所求者必求其道,有所得者必积其德,方不负观音,不负仁智,不负求财求丁。
夜已深,不屑之情随文静熄,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20 04:04 , Processed in 0.8775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