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回复: 0

【注解老子】论老子的修道工夫(心法工夫)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4-10 10: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怀瑾先生和林继平先生一致认为老子的修道工夫是“致虚极、守静笃”,璞真山人深以为然,没有办法更同意,只有最同意。
山人由此做进一步详细论述:
1,“虚极”、“静笃”,是本体境界(与道合真、与道相合)的特征描述。
清初大儒李二曲总结了本体境界的特征:虚明寂定。山人以为,“虚极”即“虚”、“明”。“静笃”即“寂”、“定”。虚明寂定的核心注解,各位有兴趣自己去阅读《李二曲研究》即可。
2,“虚”、“静”,是达致本体境界(与道合真、与道相合)的工夫描述。
:“虚”化掉人心,则道心显化做主。循序渐进地从六个层面做“虚”化的工夫——行为模式、情绪感受、身体机制、欲望需要、核心信条、身份认同。
静:上面六个层面 的“虚”化工夫,又可以归为三个层面——形静、气静、神静。三个层面的静定工夫,与六个层面的虚化工夫等同。形气神是人的三个层面,源自《淮南子》:“形者生之舍,气者生之充,神者生之制。”
(璞真山人语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21 08:09 , Processed in 1.0505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