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回复: 1

知乎论“道”篇:(上)、“道”的道家传系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25 21: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藏留纪念    福禄寿齐全



留下一片云彩   您会收获满天朝霞



留下一颗星星     您会收获一个星座


                             引子

                    阴阳概念的提出

在中国哲学史上,西周时期的伯阳父是第一个提出“阴阳”范畴的思想家。



伯阳父

《国语•周语上》:“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伯阳父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认为发生地震的原因是阴阳二气失去了平衡。
从此以后“阴阳”成为中国哲学中表示对立同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道”本不是哲学概念。《周易•履》卦九二爻辞曰“履道坦坦”,意为行走的大路平坦坦。“道”本为路的意思。从老子开始,在世界本原的意义上使用“道”,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认为道产生天地万物又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依据。



孔子问礼于老子

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孔子《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道”范畴的传承主要有两大派系,一为老子《道德经》的道家传系,一为孔子《易传》的儒家传系。在历史长河中两家的思想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没有一个泾谓分明的绝对界限。
当“道”在本原的涵义上使用时,就具有了世界统一性的意义。本原具有双重涵义,一为本始,指天地万物的原始、开端;一为本体,指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凭借、依据。
道家主要从本始论的意义上来阐释“道”,而儒家主要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闸释“道”。


                          上篇   

                 “道”的道家传系

第一节     老子之道




老子

老子,又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末期周王朝掌管典籍的史官。
老子“道”的特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以上是说,万物以天地为母,天地以道为母,道是天地万物的宗祖、起端。
关于“道”是什么东西,老子也说不清楚,但他坚信这个东西的存在。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
老子的道,还是一种无意识、无具体属性的东西。曰:“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道生万物不是意志决定的,是一个“自然”过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总之,老子把“道”作为最高范畴,是天地万物起源的一个说不清楚的真实存在。


第二节     管子之道




管子

管子即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
管子之“道”的特点是以精气解道。管子的道即是细小精微而又弥漫于无限空间的“精气”、“灵气”。《内业》曰:“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内业》:“凡道无所,善心安处;心静气理,道乃可止”。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无固定处所,碰到善良的心就安居下来;内心安静,气不紊乱,道就可以留处心中。
《内业》:“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心术上》:“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内业》又说:“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道满天下,普在民所”;《白心》:“道之大如天,其广如地”。
管子提出的精气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开了以气阐释世界本体的先河。


第三节  庄子之道



庄周梦蝶

庄子,即为庄周,战国时期宋国人。
庄子之道的特点是“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是一种没有差异、没有对立的绝对的同一。
《庄子•大宗师》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天地》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不同同之之谓大”是说道很大很大(可以覆载万物),道使千差万物的天地万物在本质上同一了起来。
庄子通过思辨,透过纷繁的事物现象,直探世界的统一本质。推衍出一个混同为一、无形无象无声无色的宇宙本始。


第四节  韩非之道



韩非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韩非出使秦国时,被同学李斯陷害,韩非被囚,在狱中自杀。
韩非之道的特点,就是以理解道。
韩非认为理是每个具体事物的规定性,称为“规矩”或“物之制”。曰:“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又说“理之为物之制……理者,成物之文也”
韩非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定性,要求人们随理行事,不得违背。曰:“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圣人尽随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
韩非认为,理是具体事物的规定牲,而道是万物万理的规定性。曰:“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又说:“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
总之,韩非的“理”与“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特殊牲与普遍性的关系。


玉镜
编辑于沁山草堂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错,顶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23:54 , Processed in 0.1706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