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回复: 1

品读《帛书老子》——《道经》第四章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6 1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

用两章的篇幅对社会现状及圣人依道应对的解读,终于引出了圣人所依从的“道”的特性。也就是说圣人能“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应对“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等社会现状,肯定是遵从了道的规范或者法则,道的这些规范和法则是由道怎样的特性所建立起来的呢?这就是老子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不过说实话,这一章没点想象力真的很难理解。
“沖”即“冲”,是“冲”的繁体字。《说文》“冲,涌摇也。”,本义为水流摇晃,衍义:空虚。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注家都认为“沖”字在这里应该最空虚的意思。也有学者认为“冲”通“盅”字,“盅”字本义:虚受之皿。《说文解字》:“盅、器虚也。从皿中声。《老子》曰:‘道盅而用之。’”,所以在《说文解字》成书时,《老子》就有用“盅”代替“冲”的版本了,不过帛书乙本这句话保留的比较完整,就是“道冲”,所以我们还是延用“冲”字,至于为什么有些版本非要保留繁体的“沖”字,有什么特别的说法吗?还是与“冲”字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就不得而知了。
“有”通“又”,也通“或”,故王本的这句话是“而用之或不盈”。
对于“冲”字在这里的意思我有一点不同的意见,主要是因为解释为空虚、虚无是简单,但是怎么理解,道很空虚?很寂寞?难道还有点冷吗?这种解释本身就有点莫名其妙。还是我曾经说过的,通过字面的意思给出解释简单,但是怎样与上下文融会贯通,真正获得自己的理解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仅从“冲”这个字本意去理解,应该也是可以解释通的。“冲”字《说文》的解释为“冲,涌摇也。”也就是说本义为水流摇晃,冲洗、冲茶都是这个意思,水流作用于其它物体之上就是“冲”,道也是这样,作用于其它物体之上,但是它的这些作用并不会像真的水一样有用完的时候,而是无穷无尽的。之所会选择用水的作用为形容道,因为在老子的眼中“道”的很多特质非常象水,无形无色,“几于道矣”。甚至后面“渊”和“湛”也都可以说是水的特质。
所以这一章的第一句话应该这样解释:道像水一样,作用于世间万事万物,而且无穷无尽。
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渊呵”深远啊!好像世间万物的祖先一样。这是在形容前一句话提到的“道”,王本所用感叹词不是“呵”,而是“兮”,没什么差别,只是不同时期惯用的感叹词不同罢了,放到现在大概就要用“啊”或者是“呵呵”了。
说到深远,一般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上的久远,很久很久以前,long long ago;再一层意思则是指高深,难以理解。这样形容“道”应该没人会有异议。“道”很深远,而且还“似万物之宗”,注意啊,是“似”,而不是“是”,也就是说和万物之宗很象,但绝对不是,所以如果你认为万物之宗,也可以说万物的起源是“道”是不对的。“道”是规则,但不是起源的物质,至于起源的物质是什么,是混沌?是构成万物的原子、分子或者细胞之类的什么?不知道,说的高深一点,是虚无,鬼知道虚无是什么东西。
之所以说“道”象万物之宗,同样有两层意思,一是万物同源,也就是说万物在很久很久以前,是起源于同一种物质——就当是混沌吧,在道的作用了开始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所以道与万物之宗同样历史悠久。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同一种物质为什么会产生世间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呢?因为道啊!至于道是怎样发挥的作用,恐怕没几个人能搞清楚,这何止是高深,简直就和神话故事中的无字天书一个性质,没人能搞得懂。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句话很多学者都认为是错简,因为在第五十六章同样的内容又出现过一次。这种判断恐怕有点想当然了。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版本,也就是帛书甲、乙本此处都有这句话,当时应该与《老子》成书并不久远,真要是错简,即使口口相传也会发现此问题,并加以改正的。所以我认为并不存在错简的问题。这四句话紧接着上一句话,就是形容在漫长的万物演化的过程中“道”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
“道”对于万物的发展怎样发挥作用呢?世间万物在产生之初难免棱角分明,锋芒毕露,针锋相对,相互之间产生纷扰也是难免的。这个时候道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锉锉各自的棱角,“锉其锐”;调合相互之间的矛盾,“解其纷”;并不是要让所有的棱角都消失,所有的矛盾都得以化解,而是要形成事物长久发展的平衡,不让某一个事物光耀突出,“和其光”;让万物都能混同于尘世,共同成长,“同其尘”。
“道”对万物的作用是不是有点象祖宗对后辈的影响,同样的血脉和基因,让后辈们虽然陌生但是相互的联系却无法割舍,也许会有冲突,甚至你死我活,但是基因的延续终将成为共同的目标。不论“道”怎样对待万物,甚至搞一个不知道什么样的灾难,让称霸地球的恐龙一族gameover,但是大自然的延续和发展这个总目标自始至终也没有改变过。
湛呵,似或存。
清澈啊!似乎确实存在,但有的时候又好像并不存在。
前面刚讲完“道”怎样作用于万物之上,“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感觉好像真有一个拟人化的“道”,手持斧凿,在万物发展和延续的过程中,一直在敲敲打打,修修补补。老子就是怕人们会这样想,所以紧接着就来了一句,“道”这个东西根本是人们无法看到、摸到的,是清淤透明的,是无形无状。作用于万物之上,好像也是若有若无的感觉。就像人类的先祖通过基因的延续,将很多人类的本能传承了下来,你能感觉到先祖对你的教导吗?通过文字记载来传播文化并不是这种教导,人类的本能的传承应该是什么呢?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困了要睡,这才是人的本能,这种东西有人教你吗?当然没有,但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这是基因传承的作用。“道”对于万物的作用就是这种性质,虽然“锉其锐,解其纷”了,但是你看不到斧子和凿子的,但是历史的长河记忆中我们能体会到它的作用,感觉到它的存在。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清楚,老子怎么知道“道”的这些特性的呢?会不会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呢?当然不是,作为一个准备骑牛出关归隐的高人,怎么可能红口白牙信口雌黄呢?从老子的文章中我们会发现老子所讲的“道之本”是从依道而行的圣人的所作所为中分析、研读出来的。举例说明:对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等现状,圣人是怎么做的呢?“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就是圣人在遵循道的法则的情况,才会选择“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行为准则。由此也就可以推论出道“沖”的特性,像水一样冲刷、浸润万物,润物细无声,滴水可穿石,不就是“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过程中吗?如此一来,对于老子解读“道之本”的套路是不是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呢?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这句话放在本章的结尾处,怎样理解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看了很多历代学者对这句话的注释,结果就是一头雾水。基本上所有的注家都将句中的“其”认定是“道”,“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好象是天帝的祖先”。或者解释为“我不知道它从何处来,似乎是天帝的祖先”。啥意思,刚才还说人家“似万物之宗”,还是袓宗辈的呢,一转头又说不知道人家是谁的后代。好吧就说说后代吧,怎么又似乎是天帝的祖先了。这天上一句、地下一段的谁能看得懂,问题还是出在了我曾经说过的,为了解释而解释,为了注释而注释,缺少前后文文意的贯穿和衔接,怎么能解释对呢?
先想一想一个问题,老子的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是写给当时的君主、领导者,乃至后辈的领导者、君主们看的。介绍完“道”,“锉其锐,解其纷”的作用于万物,使万物得以“和其光、同其尘”。就像“万物之宗”一样,虽然润物细无声,但是该传承、延续的好象一样也没落下。反观各位君主、各位领导,你们的先祖可都是尧、舜、文王、武王这些圣主明君,他们的基因你们传承了多少?是不是差了点。这才是老子最后这句话原本的意思,句中的“其”不是指“道”,而是正在读文章的这些君主、领导,你们都是那些圣主明君的后代,你们有一点象先辈帝王的样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01:07 , Processed in 0.1515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