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回复: 1

道德经必背50句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7 13: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璀璨的时代,诞生了老子、孔子、韩非子等等著名思想家。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言论,一时间百家争鸣,道儒法齐头并进、是任何时代都没有的盛况,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道德经必背50句
老子的道德经也诞生于这个时代,比其他两家的经典都早一点,后续渐渐成为“万经之王”。里面的句子也被后世先贤从各种角度解读,在这里给大家整理道德经必背50句经典名句,熟悉背诵理解后,对自己的人生、事业都大有裨益。
道德经必背50句:
1、上善若⽔,⽔善利万物⽽不争。




【译⽂】
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样,⽔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却安居其下⽽不与之争。
【感悟】
⽔是⽣命的源泉。这⾥⽤⽔⽐喻上善者的⼈格。
2、不⾃见,故明;不⾃是,故彰;不⾃伐,故有功;不⾃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不只看到⾃⼰,便能更明了世事;不⾃以为是,反⽽能更彰显⾃⼰;不⾃我夸耀,反⽽能成就功业;不⾃⾼⾃⼤,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种天道⾃然准则,它实际上是⼀种以不争为争的君⼦之术和处世之⽅。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故能长⽣。
【译文】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存,所以能够长久⽣存。
【感悟】天地不⾃⽣,故能长⽣,⽼⼦以天地体现⼤道之品格⽽昭⽰⼈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不终⽇。
【译文】狂暴的飓风刮不了⼀个早晨,倾盆⼤⾬下不⼀天。
【感悟】飘风、骤⾬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5、五⾊令⼈⽬盲,五⾳令⼈⽿聋,五味令⼈⼝爽,弛骋⽥猎令⼈⼼发狂,难得之货令⼈⾏妨。
【译文】五颜六⾊使⼈眼花缭乱,五⾳(铿锵)使⼈听觉不敏,五味悦⼝使⼈⼝味败坏,驰马打猎使⼈⼼发狂,珍贵的财物使⼈偷和抢。
【感悟】“五⾊”、“五⾳”、“五味”本⾝是⼈类⽂化的组成部分,⽼⼦并⾮主张禁欲,⽽是反对纵欲。
6、持⽽盈之,不如其已。揣⽽锐之,不可常保。⾦⽟满堂,莫之能守。富贵⽽骄,⾃遗其咎。
【译文】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锤尖了⼜从⽽磨得锋利⽆⽐,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却⽆法永久的守藏。⾝处富贵⽽⼜骄纵⽆度,只能⾃取灾殃。
【感悟】⽼⼦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满堂、富贵⽽骄者容易招来灾祸。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迷惑。
【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主张⽤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活的变化。
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译文】使⼼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道的存在。
【感悟】只有符合于⾃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保持本质淳朴⽆华,减少私⼼贪欲。
【感悟】⽼⼦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失其本真。⽼⼦主张⼈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0、信不⾜焉,有不信焉。
【译文】诚信不⾜,就会失去信任。
【感悟】⼈⽆信不⽴,⼀个⼈不讲信⽤,就不能在社会上⽴⾜。
11、道常⽆为,⽽⽆不为。




【译文】⼤道永远顺应⾃然⽽⽆为,但没有⼀件事不是它所为。
【感悟】这是⽼⼦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为并⾮什么都不做,⽆不为是对⽆为的作⽤的最⾼评价。
12、企者不⽴,跨者不⾏。⾃见者不明,⾃是者不彰,⾃伐者⽆功,⾃矜者不长。
【译文】踮起脚跟不能久⽴,跨步过⼤⽆法远⾏。⾃以为有见识的⼈反⽽不明⽩,⾃以为是的⼈是⾮不分,⾃我炫耀的⼈不能见功,⾃⾼⾃⼤的⼈不会有长进。
【感悟】体现了⽼⼦的⽆为⽽治思想。只有不违背⾃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的。
13、⼈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译文】⼈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纯任⾃然。
【感悟】此句为⽼⼦理论的纲领,阐述了⽼⼦“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然”,指出⼈类社会与⾃然界都必须效法“道”,⽽“道”只是效法⾃⼰⽽已。
14、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感悟】《⽼⼦校诂》云:“重谓寡欲⾃重,轻谓纵欲⾃轻,⼆者皆以治⾝⾔。静谓清静⽆为,躁谓急功好事,⼆者皆以治国⾔。”
15、物壮则⽼。
【译文】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向衰⽼。
【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16、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译文】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给予他。
【感悟】⽼⼦通过四对⽭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原则。
17、知⼈者智,⾃知者明。胜⼈者有⼒,⾃胜者强。知⾜者富,强⾏者有志。
【译文】能了解别⼈的称为机智,能认识⾃⼰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只能说明有⼒⽓,战胜⾃⼰才叫刚强。知道满⾜者(总感到)⾃⼰富有,⾝体⼒⾏者(才说明)他有远⼤的志向。
【感悟】此为⽼⼦精神修养论。了解⾃⼰,反省⾃⼰,战胜⾃⼰,实为做⼈之⾄要。“⾃知者明”,“⾃胜者强”实为千古名⾔。
18、⼤⽅⽆隅,⼤器晚成,⼤⾳希声,⼤象⽆形。




【译文】最⽅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的声⾳听不到声⾳,最⼤的形象没有形迹。
【感悟】此句⽼⼦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常⼈难以理解。因为⼤道具有⽆限性,⽽常⼈的感官难以体察,是“⽆状之状,万物之象”。
19、天下之⾄柔,驰骋于天下之⾄坚。
【译文】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对⾃然的感悟,深刻提⽰了“道”的本性。
20、甚爱必⼤费,多藏必厚亡。知⾜不辱,知⽌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带来不幸。知⾜的⼈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就不会给⾃⼰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感悟】常⼈多轻⾝⽽徇名利,贪得⽽⾄危亡。“知⾜”、“知⽌”应当成为⼈们在⽣活中奉⾏的⼀个原则。
21、以正治国,以奇⽤兵,以⽆事取天下。
【译文】以正道治国,以奇计⽤兵,与民休息安定民⼼才能⾂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兵须奇,顺应⾃然,才能达到⽆为⽽治。这是⽼⼦关于治国、⽤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2、见⼩⽈明,守柔⽈强。
【译文】察见⼏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对外⼜能守持柔弱。
23、⼤成若缺,其⽤不弊。⼤盈若冲,其⽤不穷。⼤直若屈,⼤巧若拙,⼤辩若讷。
【译文】最完善的,总让⼈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但它的作⽤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认为,事物达到最⾼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然。
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文】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这是⽼⼦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
25、治⼤国若烹⼩鲜。
【译文】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
【感悟】这是⽼⼦关于治国的⽅略。⽑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26、图难于其易,为⼤于其细。
【译文】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做⼤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事。
2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事,必作于细。
【译文】天下的难事,必定发⽣于容易,天下的⼤事,必定起于细微。
【感悟】对天下⼤事难事,⼤处着眼,⼩处⼊⼿,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从不⼤⽽化之⼀做事,却成就了⼤事。⼩事不做,⼤事不成!
2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译文】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之前,处理祸乱⼀定要在祸乱发⽣之前。
【感悟】⽼⼦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解决。
29、合抱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译文】合抱的⼤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台,是⽤⼀筐筐⼟积累的;千⾥远⾏,也是从脚下⼀步步⾛出来的。
【感悟】揭⽰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点点积累,才能成就⼤事。
30、慎终如始,则⽆败事。
【译文】对待结束时的⼯作,还像开始时⼀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31、信⾔不美,美⾔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译文】诚实的语⾔不华美,华美的语⾔不诚实,善良的⼈不会花⾔巧语,花⾔巧语的⼈不善良;⼤智的⼈不杂博,杂博的⼈不智慧。
【感悟】⽼⼦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五千⾔的精辟结语。
32、我有三宝,持⽽保之:⼀⽈慈,⼆⽈俭,三⽈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是慈爱,⼆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提出“三宝”作为⾃⼰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三宝”的核⼼。
33、善为⼠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者为之下。
【译文】善于为将帅的⼈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的,不与敌⼈正⾯交锋,善于⽤⼈的⼈对⼈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思想的重要⽅⾯。此处结合⽤兵、⽤⼈,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
3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文】两军势均⼒敌,哀痛的⼀⽅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前,战⽃⼒最强。
35、民不畏威,则⼤威⾄。
【译文】当⼈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关注民⽣,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36、圣⼈⾃知不⾃见,⾃爱不⾃贵。
【译文】圣⼈有⾃知之明⽽从不⾃我表现,有⾃爱之⼼从不⾃显尊贵。
【感悟】⾃知⾃爱,是⼈的⾃⾝修养达到很⾼境界的体现。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译文】当⼈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38、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之徒。
【译文】坚强者属于死亡的⼀类,柔弱者属于富有⽣机的⼀类。
【感悟】弱可能转强,⽽强还会转向衰落。
39、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
【译文】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能做到。
【感悟】柔弱胜刚强。世⼈皆知⽽不能⾏。众⼈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尚的⼈所追求的⽬标。
40、江海所以能为百⾕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王。
【译文】江海永远处于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之王。⼭海争⽔,⽔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才能得到⼈们的拥戴和⽀持。
【感悟】⽼⼦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化的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
4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译文】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定是有了恶。
【感悟】美与丑,善与恶相对⽴⽽存在。
4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守其⿊,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
【译文】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却守持混沌昏⿊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
【感悟】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的诉求。
43、塞其兑,闭其门,终⽣不勤。
【译文】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不会窘困。
【感悟】⽼⼦此语,道出洁⾝⾃好,抑欲⽣安的道理。
44、天之道,利⽽不害。圣⼈之道,为⽽不争。




【译文】⼤⾃然的规律,利于万物⽽不加害万物,圣⼈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感悟】⽼⼦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不害”,是⽼⼦的⾃然观。“圣⼈之道,为⽽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45、⽣⽽不有,为⽽不恃,功成⽽弗居。45⽣⽽不有,为⽽不恃,功成⽽弗居。
【译文】孕育万物⽽不据为⼰有,为万物尽⼒⽽不⾃恃⼰劳,⼤功告成⽽不居功⾃傲。
【感悟】器⼩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才居功⾃傲,做⼤事的⼈总是谦虚的。
4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译文】轻易就许下诺⾔的⼈,必然容易失信于⼈,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感悟】⼀诺千⾦,⾔出则必⾏。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在胸,成就⼤事。
4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所偏私,任凭万物⾃⽣⾃灭;圣⼈⽆所偏爱,任凭百姓⾃作⾃息。
【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草扎的狗,⼈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们对待刍狗是⼀种顺其⾃然的态度。圣⼈⽆偏爱,还百姓以⾃然。
48、天下万物⽣于有,有⽣于⽆。
【译解】天下万物⽣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
【感悟】这是⽼⼦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49、天⽹恢恢,疏⽽不失。
【译文】天⽹⼴⼤⽆边,⽹眼虽稀,却不会有⼀点失漏。
【感悟】这与“要想⼈不知,除⾮⼰莫为”,“莫伸⼿,伸⼿必被捉”是⼀样的道理。
50、天道⽆亲,常与善⼈。
【译文】天道对⼈⽆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
【感悟】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顺应天道的人,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犹如神助,顺风顺水。



现在重读经典成了当今的潮流,很多人开始重新开始阅读老子的道德经。市面上累积了很多解读道德经之作,质量参差不齐,在典则读书里的“老子之道”作了别有一番风味的生动讲解。这里节选一些: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多,万物纷纭。言,言说描述,关于天下万物的认知。数,指支离。穷,指有限。中,契合天道为中,守一为中。
道与物反,物为实,道为虚;物为多,道为一;物为有限,道为无穷。君王以物为事,则蔽于物而不知道,无道则不足以统御天下。唯有守道,才能以道之无穷,应天下万物之变化。守中,谓圣王守道之至真至柔,至中至正,至虚至静,至大无穷。

私信我一起参与共学古老经典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前天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00:57 , Processed in 0.09001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